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能源书籍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第二版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第二版

收藏
  • 大小:133.5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能源书籍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编著   应用   第二   技术   动力电池
资源简介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第二版
作者:胡信国 等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随着石油资源面临的枯竭,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EV)、混合电动汽车(HEV)、燃料电动汽车(FCV)等。目前,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最大瓶颈就是车载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2版)》为推动我国车载动力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着重介绍了各种动力电池的原理、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动力铅酸蓄电池、动力碱性蓄电池、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动力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与第一版相比,《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2版)》新增铅-碳电池、动力铅酸蓄电池清洁化生产技术、动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制造工艺新进展,并且增加超级电容器等全新内容。本书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动力电池研发的最新成果。《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2版)》可供从事车用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行业人员参考,还可供大专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目录
第1章动力电池概论
1.1动力电池的发展历史
1.1.1引言
1.1.2动力电池的研发历史
1.2动力电池的类型与性能比较
1.3动力电池的市场
1.3.1电动自行车
1.3.2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1.3.3动力电池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章动力铅酸蓄电池
2.1概述
2.2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板栅合金
2.2.1概述
2.2.2板栅合金对正极板性能的影响
2.2.3板栅合金对负极板性能的影响
2.2.4板栅材料的选择
2.2.5铅合金板栅
2.2.6轻型板栅
2.2.7板栅的设计
2.2.8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结构和性能
2.3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活性物质
2.3.1正极活性物质二氧化铅
2.3.2负极活性物质海绵状金属铅
2.4动力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
2.4.1硫酸电解液
2.4.2硫酸的电导率
2.4.3硫酸的冰点
2.4.4电解液分层
2.4.5硫酸电解液的固定化
2.4.6电解液水损失
2.4.7电解液配方对高倍率VRLA蓄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2.5动力铅酸蓄电池的隔板
2.5.1隔板的作用和要求
2.5.2VRLA蓄电池的吸液式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2.5.3AGM隔板的性能
2.5.4采用管式正极板的电池隔板
2.5.5不同使用情况下的电池隔板
2.5.6VRLA蓄电池隔板的研究进展
2.6动力铅酸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2.6.1工艺流程
2.6.2板栅制造
2.6.3铅粉制造
2.6.4铅膏的配制(和膏)
2.6.5涂板
2.6.6固化和干燥
2.6.7极板化成
2.6.8电池的装配
2.7动力铅酸蓄电池生产的一致性
2.7.1生极板的一致性
2.7.2化成极板的一致性
2.7.3电池电解液的一致性
2.7.4安全阀的一致性
2.7.5电池组装的一致性
2.8动力铅酸蓄电池的性能与检测
2.8.1电压
2.8.2充电特性
2.8.3放电特性
2.8.4电池内阻
2.8.5VRLA蓄电池的荷电保持能力与自放电
2.8.6VRLA蓄电池的早期容量损失与深循环
2.9卷绕式VRLA蓄电池
2.10双极性陶瓷隔膜VRLA蓄电池
2.11泡沫石墨VRLA蓄电池
2.12超级电池和Pb—C电池
2.12.1超级电池的开发背景
2.12.2超级电池和Pb—C电池的工作原理
2.12.3碳材料的作用机理
2.12.4超级电池和Pb—C电池的制造技术
2.12.5超级电池和Pb—C电池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的循环性能
2.13动力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2.13.1电动自行车
2.13.2电动牵引车
2.13.3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
2.13.4低速电动汽车
2.13.5汽车电池由启动向辅助动力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动力碱性蓄电池
3.1概述
3.2动力碱性蓄电池的类型
3.3动力MH—Ni蓄电池
3.3.1MH—Ni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3.2动力MH—Ni蓄电池的集流体材料
3.3.3动力MH—Ni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3.3.4动力MH—Ni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3.3.5动力MH—Ni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3.3.6动力MH—Ni蓄电池的性能
3.4动力Zn—Ni蓄电池
3.4.1Zn—Ni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4.2动力Zn—Ni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3.4.3动力Zn—Ni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3.4.4动力Zn—Ni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3.4.5动力Zn—Ni蓄电池的现状与改进
3.5动力碱性蓄电池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4.1概述
4.2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4.3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特点
4.3.1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主要优点
4.3.2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主要缺点
4.4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
4.4.1正极活性物质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4.2负极活性物质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4.3黏结剂对电池热稳定性的影响
4.4.4电解液成分的热稳定性
4.4.5正、负极材料比
4.4.6电池结构
4.4.7选择热关闭性能好的隔膜
4.4.8防爆阀
4.4.9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检测项目
4.5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4.5.1尖晶石锰酸锂
4.5.2镍钴锰三元材料
4.5.3磷酸亚铁锂
4.5.4磷酸钒锂
4.5.5其他正极材料
4.6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4.6.1碳基材料
4.6.2钛酸锂
4.6.3锡基材料
4.6.4硅基材料
4.7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电解液
4.7.1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对电解质的要求
4.7.2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用有机液体电解质
4.7.3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用离子液体电解质
4.7.4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用固体电解质
4.8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
4.8.1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
4.8.2正、负极片的制造
4.8.3电池的装配封装
4.8.4电池的化成与分容
4.9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与检测
4.9.1充放电性能
4.9.2安全性
4.9.3自放电与储存性能
4.9.4使用和维护
4.10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保护电路
4.10.1动力电池的特点
4.10.2电池组参数
4.10.3失效机理
4.10.4监控电压的作用
4.10.5保护方法
4.10.6保护芯片
4.10.7保护板
4.11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组装
4.12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管理
4.12.1充电技术
4.12.2均衡方法
4.12.3电池组管理
4.13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应用
4.13.1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4.13.2电动自行车
4.13.3电动工具
4.13.4后备电源
4.13.5航天和军事领域
参考文献
第5章动力金属—空气电池
5.1动力锌—空气电池
5.1.1概述
5.1.2锌—空气电池工作原理
5.1.3动力锌—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
5.1.4动力锌—空气电池的锌电极
5.1.5动力锌—空气电池的再生
5.1.6动力锌—空气电池的应用
5.1.7动力锌—空气电池的问题与改进
5.2动力锂—空气电池
5.2.1概述
5.2.2锂—空气电极工作机理
5.2.3水系锂—空气电池
5.2.4非水系锂—空气电池
5.2.5锂—空气电池的前景、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第6章燃料电池
6.1概述
6.1.1燃料电池概述
6.1.2燃料电池的分类
6.1.3燃料电池的特点
6.1.4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6.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6.2.1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2双极板
6.2.3催化剂
6.2.4质子交换膜
6.2.5膜电极三合一组件
6.2.6制造工艺
6.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6.3.1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6.3.2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6.3.3DMFC用质子交换膜的渗透问题
6.3.4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制造工艺
6.3.5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品化要解决的问题
6.4燃料电池的应用
6.4.1车载用燃料电池
6.4.2其他动力用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
第7章超级电容器
7.1概述
7.2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7.2.1双电层电容
7.2.2准电容
7.3超级电容器的材料
7.3.1电极材料
7.3.2电解质材料
7.3.3隔膜材料
7.3.4其他材料
7.4超级电容器的制造与检测
7.4.1卷绕型超级电容器的制造工艺
7.4.2超级电容器的检测
7.5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7.5.1电动汽车
7.5.2工业与消费电子行业
7.5.3新能源发电装置辅助电源
7.5.4军事、航空航天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