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自然科学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收藏
  • 大小:75.7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自然科学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引论   道家   范畴   主编   科技
资源简介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哲人尤其是道家学者从宇宙论开始探索天地自然的奥秘,并且在代代相续中推进着对自然的认识。而在此过程中,自然知识逐渐社会化、人文化,从两成为社会治理与人生修养的理论指导与方法论依据,这就使道家在自然、社会、人生的一切领域中都洋溢着丰富的科技思想。
目录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一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二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三
绪论
第一章 道家科技思想构建的范畴基础
第一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源起
第二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的特点
第二章 道家宇宙论的基础范畴
第一节 道德:宇宙万物的本原
一、道、德范畴源起的科技思想背景
二、道、德范畴及其科学思想内涵
三、道、德范畴与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
四、“道”“德”范畴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
第二节 宇宙:道家的时空意识
一、认识“宇宙”
二、体验“宇宙”
第三节 混沌:道家的世界图景
一、混沌:道的存在形态
二、混沌:体道的境界
三、混沌:道治社会的特征
第四节 太一:宇宙本源的追索
一、道得之谓之太一
二、“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
三、“太一”:哲学与科学的交融
第三章 道家自然观的基础范畴
第一节 气:天地万物的质料
一、“气”与道家科技思想
二、道家“气”论自然观的演进
三、“气,,范畴与中国科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二节 阴阳:世界变化的动力机制
一、阴阳:世界生成变化的动力之源
二、阴阳辩证关系及其科学思想
第三节 五行:天地万物的结构
一、“五行”的三个维度
二、“五行生克”的科学思想
第四节 八卦:解释世界的符号系统
一、援易入道:道家自然观的丰富发展
二、八卦与道家科技思想的表达方式
第五节 动与静:道家的运动观
一、自然之动静
二、治国之动静
三、养生之动静
第四章 道家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
第一节物:道家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道家对“物”范畴的理解
二、道与物的张力
三、“物”范畴的科学思想
第二节 理: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求索
一、道尽稽万物之理
二、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
三、万物有成理
四、万举不失理
五、循名究理
六、“理”的科学思想
第三节 名实: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的转换
一、“无名”与“有名”统一的名实观
二、名实观与科学认识论
三、“刑名比详”与社会制度设计
第四节 有无:事物本质与现象的表征
一、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和“有”
二、社会技术视野下的“无”与“有”
三、自我技术话语下的“有”与“无”
四、现象学意义上的“有”和“无”
五、有无相生与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五章 道家科技实践论的基础范畴
第一节 天地人:道家思考世界的向度
一、多维视角下的“天、地、人”范畴
二、天、人、地关系的科技思想
二、“天地人”范畴的人文生态思想
第二节“自然”:对世界秩序的敬畏
一、“自然”的发现和“理性批判”精神的确立
二、“自然”范畴的事实与价值维度
三、“自然”范畴的科学思想意蕴
第三节 “无为”范畴与科学思想价值
一、无为:道家的科学精神
二、无为合天的行为取向
三、“无为治世”的社会技术思想
四、“无为养生”的自我技术思想
余论:道家生命论的基础范畴
一、形神相合:生命存在的方式
二、生死:生命存在的两种形态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