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建筑书籍 >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

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

收藏
  • 大小:32.37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建筑书籍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转型   变革   治理   空间   时代
资源简介
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内容简介
  《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将空间治理的机制与模式作为研究重点,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作为研究背景,对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系统研究。在以城市政体理论为主要研究范式的空间治理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础上,导入了波兰尼“双向运动”理论,对原有空间治理理论范式进行了创新。在理论层面,《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提出了空间治理的元模式及其代表模式的假设,并且结合四个实证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针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城乡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中国制度特色善治模式的建议。《转型时代的空间治理变革》适合城市研究、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等专业研究人员参考、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1 绪论
1.1 后增长主义时代的城乡空间
1.1.1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
1.1.2 治理创新成为破解转型挑战的关键问题
1.2 规划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尴尬
1.2.1 鲜有触及的交叉研究领域
1.2.2 来自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1.3 空间治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1.3.1 空间治理研究的兴起
1.3.2 空间治理内涵研究
1.3.3 空间治理模式研究
1.3.4 空间治理结构研究
1.3.5 空间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1.3.6 空间治理研究趋势
2 相关理论渊源、发展及探索
2.1 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辨析
2.1.1 什么是“治理”
2.1.2 何谓“空间治理”——以空间为平台进行利益博弈而形成的治理结构
2.1.3 不断更新内涵的“城市更新”
2.2 空间治理的理论脉络
2.2.1 空间治理的源理论:城市政体理论
2.2.2 空间治理的理论研究进展
2.2.3 波兰尼理论对空间治理的启示
2.2.4 中国空间治理领域的研究
2.3 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
2.3.1 战后国际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2.3.2 中国城市更新治理理论与实践
3 中国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机制与总体模型架构
3.1 转型期中国空间治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1.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重构
3.1.2 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市场环境
3.1.3 民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3.1.4 区域差异与治理环境空间多样化
3.1.5 小结:转型期空间治理的变革
3.2 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中的利益博弈关系与作用机制
3.2.1 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利益博弈关系
3.2.2 空间治理机制:博弈什么和如何博弈?
3.3 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总体模型构建
3.3.1 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总体模型构建
3.3.2 空间治理模型分异与代表模型
3.3.3 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空间效应
4 决断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4.1 空间治理的政经环境
4.1.1 资本与企业家要素相对紧缺
4.1.2 投资推动成为宏观经济抓手
4.2 决断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4.2.1 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势管理
4.2.2 市场缺位治理或市场消极治理
4.2.3 社会利益集团的消极治理
4.3 决断型空间治理的空间效应
4.3.1 空间治理的正效应
4.3.2 空间治理的负效应
4.4 决断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4.4.1 政经环境一空间治理一空间效应
4.4.2 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4.5 实证研究:辽宁营口站前区“北转”地区
4.5.1 “北转”地区概述
4.5.2 “北转”地区城市更新及空间治理
4.5.3 “北转”地区空间治理实效评价
4.6 小结:前期高效、渐显乏力的空间治理
4.6.1 政府绝对主导治理产生的高效率优势
4.6.2 缺乏市场、社会治理所带来的后续难题
5 主导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5.1 空间治理的政经环境
5.1.1 城市发展要素市场化初期
5.1.2 探索与构建中的制度设定
5.1.3 不断高涨的民生需求
5.2 主导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5.2.1 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治理
5.2.2 市场初步介人城市更新治理
5.2.3 社会利益集团的参与性治理
5.3 主导型空间治理的空间效应
5.3.1 空间治理的正效应
5.3.2 空间治理的负效应
5.4 主导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5.4.1 政经环境一空间治理一空间效应
5.4.2 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5.5 实证研究:北京东花市地区城市更新
5.5.1 东花市地区概述
5.5.2 东花市地区城市更新及其空间治理
5.5.3 东花市地区空间治理实效评价
5.6 小结:探索与试错阶段的主导型空间治理
5.6.1 政企合作成功的起点
5.6.2 仍需厘清的合作机制
6 合作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6.1 空间治理的政经环境
6.1.1 发展要素充分市场化
6.1.2 增长导向下的政府制度设计
6.1.3 转变的社会利益诉求
6.2 合作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6.2.1 驱动力:城市增长机器的形成
6.2.2 政企联盟中的地方政府公司化
6.2.3 市场利益集团的多元化治理
6.2.4 社会治理:反增长联盟的出现
6.3 合作型空间治理的空间效应
6.3.1 空间治理的正效应
6.3.2 空间治理的负效应
6.4 合作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6.4.1 政经环境一空间治理一空间效应的系统分析
6.4.2 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6.5 实证分析:广州杨箕村“三旧”改造
6.5.1 “三旧”改造背景
6.5.2 杨箕村基本情况
6.5.3 杨箕村改造的空间治理
6.5.4 杨箕村改造空间治理实效评价
6.6 小结:探索与调整中的政企合作关系
6.6.1 政府治理的观念转变
6.6.2 市场治理的观念转变
6.6.3 社会治理的观念转变
7 监管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7.1 空间治理的政经环境
7.1.1 城市发展要素完全市场化
7.1.2 政府制度保障与职能转变
7.1.3 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力壮大
7.2 监管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7.2.1 角色转变中的地方政府治理
7.2.2 市场一社会合作的社企治理
7.2.3 政府一市场一社会共治
7.3 监管型空间治理的空间效应
7.3.1 空间治理的正效应
7.3.2 空间治理的负效应:治理失灵
7.4 监管型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7.4.1 政经环境一空间治理一空间效应
7.4.2 空间治理模型构建
7.5 实证研究:汕头潮南大布上社区改造
7.5.1 大布上社区改造概述
7.5.2 大布上社区改造及其空间治理
7.5.3 大布上社区改造实效
7.6 小结:社会共治的初始阶段与空间治理的发展趋势
8
中国城市更新的善治模式探讨
8.1 更新的中国城市与空间治理理念
8.1.1 中国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理念的探索
8.1.2 城市更新中空间治理理念的变化趋势
8.2 中国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可能方向
8.2.1 新常态下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8.2.2 政府治理的转变:依法治国与有限政府
8.2.3 市场治理的转变:深化改革与企业治理
8.2.4 社会治理的转变:公民社会与城乡社区自组织
8.2.5 空间维度的和而不同:中国制度特色与区域特色
8.2.6 社会维度的共同治理:伙伴关系与社会自组织
8.2.7 走向善治:从顶层治理到地方治理的重构
9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在于治理的转型
9.1.2 城市更新治理过程就是一个空间博弈过程
9.1.3 空间治理存在宏观环境一地方环境一治理效应的干预机制
9.1.4 “体制”到“伙伴关系”是现代空间治理的重要特征
9.1.5 构建中国特征的城市更新治理元模型
9.1.6 决断型空间治理是起步阶段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
9.1.7 主导型空间治理是发展初期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
9.1.8 合作型空间治理是充分市场化下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
9.1.9 监管型空间治理是中国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趋势
9.1.1 0中国制度与文化特色下的善治模式
9.1.1 1跨越善治,迈向巧治
9.2 主要创新点
9.2.1 以城市政体理论建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新视角
9.2.2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模型体系
9.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