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建筑书籍 >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生态伦理反思与空间营造策略

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生态伦理反思与空间营造策略

收藏
  • 大小:42.04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建筑书籍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营造   公共   空间   小城镇   公伟
资源简介
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生态伦理反思与空间营造策略
作者:公伟 著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现阶段小城镇建设的诸多普遍性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价值观的偏颇,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去探讨我国小城镇公共空间系统的营造。生态伦理学是人类处理自身及与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价值规范和道德原则。本书尝试用生态伦理的观念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公共空间建设中的道德关怀从社会领域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
目录
1 绪论
1.1 建设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建设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小城镇
1.2.2 关于公共空间
1.3 研究范畴和概念界定
1.3.1 小城镇概念界定
1.3.2 公共空间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小结

2 视角引入——生态伦理的空间含义
2.1 生态伦理释义
2.1.1 工业文明与生态伦理
2.1.2 关于“人类中心”的争论
2.1.3 中西生态伦理观的比较
2.2 生态伦理与空间营造
2.2.1 生态伦理思想的空间意义
2.2.2 生态导向的空间建设
2.3 我国小城镇公共空间的生态伦理内涵
2.3.1 人与人的关系
2.3.2 人与自然的关系
2.4 小结

3 历史溯源——小城镇公共空间解析
3.1 公共空间释义
3.1.1 公共空间的概念演变
3.1.2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意义
3.1.3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属性
3.2 我国小城镇空间的演变
3.2.1 我国传统城镇空间
3.2.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空间
3.2.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镇空间
3.3 国外小城镇的发展
3.3.1 英国小城镇建设
3.3.2 美国小城镇建设
3.3.3 日本小城镇建设
3.4 相关理论背景
3.4.1 田园城市
3.4.2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3.4.3 新城市主义理论
3.4.4 精明增长理论
3.5 小结

4 分析聚焦——小城镇公共空间现状研究
4.1 聚焦小城镇公共空间现状
4.1.1 白沟镇(河北)
4.1.2 陈庄镇(山东)
4.1.3 寿春镇(安徽)
4.1.4 千阳县(陕西)
4.1.5 巴塘县(四川)
4.2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结构特征
4.2.1 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
4.2.2 小城镇发展的人口构成
4.3 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现状特点
4.3.1 以“熟人模式”的社区空间为主体
4.3.2 具有“拼贴”特征的空间形态
4.3.3 “圈地”式道路结构的混乱
4.3.4 小城镇空间功能的“时段性”特点
4.4 我国小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的类型
4.4.1 新旧并置
4.4.2 新旧分置
4.4.3 新旧混置
4.4.4 单一型
4.5 我国小城镇公共空间建设的弊病
4.5.1 传统街道生活的消失
4.5.2 节点公共空间的标识化
4.5.3 形态趋同大城市
4.5.4 公共空间碎片化
4.5.5 公共空间的生态缺位
4.6 小结

5 反思建构——小城镇公共空间的生态伦理审视
5.1 小城镇公共空间建设的生态伦理反思
5.1.1 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5.1.2 以“经济为本”的拜物主义
5.1.3 追求精英化、摒弃平民性
5.1.4 对于“现代化”的误读
5.2 新型城镇化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伦理转向
5.2.1 “二元对立”——“二元和谐”
5.2.2 以“经济为本”——以“自然为本”
5.2.3 重生产性空间——重精神性空间
5.2.4 重个人主义——重整体主义
5.3 小城镇的空间生态伦理观
5.3.1 公平性
5.3.2 多样性
5.3.3 公共参与性
5.3.4 生态性
5.3.5 文化性
5.4 小结

6 方法对策——生态伦理观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
6.1 生态伦理观下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的要求转变
6.1.1 精英型空间向生活型空间转变
6.1.2 单一型空间向多样型空间转变
6.1.3 物质型空间向人文型空间转变
6.1.4 侵入型空间向融入型空间转变
6.1.5 人工型空间向自然型空间转变
6.2 小城镇公共空间系统营造的原则
6.2.1 公共空间“居民化”
6.2.2 公共空间一体化
6.2.3 形态多样、功能混合
6.2.4 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6.2.5 公共空间的传承性
6.2.6 公共空间的生态性
6.3 生态伦理观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营造对策
6.3.1 “公共空间生态网络”
6.3.2 “社区型”公共空间
6.3.3 “市井型”街道复兴
6.3.4 传统空间的再生
6.3.5 都市农场的引入
6.4 生态伦理观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的控制体系
6.4.1 公共空间形态结构
6.4.2 公共空间形态肌理
6.4.3 公共空间形态要素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