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食品书籍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收藏
  • 大小:53.77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食品书籍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深加工   大豆   原理   发明   技术
资源简介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共分十部分,前2章“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与“大豆种子形态结构与加工的关系”,属于作者李荣和、姜浩奎在大豆加工实践过程的原理发现与引用前人发表的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论述。后7章为作者在大豆加工方面的专利发明技术,读者如能采用书中的专利技术,进一步研发保健食品与药品,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收效。第10章阐述的内容为作者在大豆加工方面的新发明与新发现对光复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作用。《大豆深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可作为大豆加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辅助教材或参考资料。
目录
1 大豆加工生物学特性
1.1 大豆在自然界氮、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
1.2 大豆有机组分形成的“负相关规律”
1.3 大豆加工用原料品种的遗传生物学特性
1.3.1 具有蛋白、脂肪“相对双高”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2 具有“高蛋白”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3 具有“高油”遗传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1.3.4 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因子含量高及其他适于加工生物学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种
2 大豆种子形态结构与加工的关系
2.1 大豆种子形态结构
2.1.1 大豆子叶
2.1.2 大豆胚
2.1.3 大豆种皮
2.2 大豆子叶细胞解剖形态与加工关系
2.2.1 大豆子叶细胞的解剖形态
2.2.2 “细胞粉碎”与“粉粒重组”的原理发现
2.3 大豆种皮细胞解剖形态与加工关系
2.3.1 大豆种皮细胞的解剖形态
2.3.2 大豆种皮的化学成分
3 大豆蛋白质的加工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3.1 大豆蛋白质命名与检测方法的商榷
3.2 大豆蛋白质“热致变性”临界温度的研究
3.2.1 大豆蛋白质“热致变性”临界温度的确定
3.2.2 传统大豆加工应用“热致变性”的原理
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与改性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3.3.1 生产领域对大豆蛋白功能性的不同需求
3.3.2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设备”设计的原理依据
3.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设备”说明
3.3.4 高频降解改性技术对提高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应研究
3.3.5 大豆蛋白高频降解改性技术的双向调节效应
3.3.6 “大豆蛋白分子高频降解改性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意义
3.3.7 “高蛋白速溶豆粉”生产工艺
3.4 改善公众大豆蛋白营养状况与“理想氨基酸比值”的关系
3.4.1 氨基酸与“理想氨基酸比值”
3.4.2 不同种类食物复配、改善“氨基酸比值”的实例
3.5 用于添加面制食品大豆粉的专利发明
3.5.1 用于面制食品添加大豆粉的生产方法
3.5.2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前景分析
4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技术改进与技术发明
4.1 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4.2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工艺改进措施
4.3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工下游副产物——“废糖蜜”的开发利用
4.3.1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有机化学成分分析
4.3 ,2人体对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建议摄入量的确定
4.3.3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急性毒性试验
4.3.4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类雌激素作用试验
4.3.5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调节免疫功能试验
4.3.6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对提高血清SOD活性的影响试验
4.4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的应用前景分析
4.4.1 关于核酸的争辩及大豆核酸的应用前景分析
4.4.2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在保健化妆品与食品的应用优势
4.4.3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市场前景预测
4.5 大豆浓缩蛋白与面粉复配型“高蛋白面粉”
4.5.1 “高蛋白面粉”在面制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4.6 醇法生产的高变性大豆浓缩蛋白与普通熟化的大豆蛋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试验
5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技术改进与技术发明
5.1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5.1.1 大豆分离蛋白的分类
5.1.2 大豆分离蛋白的技术缺陷
5.2 杀灭大豆中有害生理活性蛋白与保持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点”的原理发现
5.2.1 大豆中的生理活性有害蛋白
5.2.2 大豆蛋白NSI值与加工功能的相关性
5.2.3 大豆生理活性有害蛋白与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点”的选择
5.3 脲酶阴性、无豆腥昧、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
5.4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科技进步作用
5.4.1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概述
5.4.2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
5.4.3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适用性
5.4.4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的技术优势
5.4.5 “脲酶阴性、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食用安全性与获奖情况
5.5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得率的技术发明
5.5.1 在原料豆粕中蛋白含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水溶性蛋白的技术发明
5.5.2 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酶解大豆蛋白”发明专利说明
6 大豆膳食纤维开发利用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6.1 大豆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现状
6.2 大豆膳食纤维的开发前景预测
6.3 大豆膳食纤维防治“现代生活方式疾病”的动物实验验证
6.3.1 试验方法与内容
6.3.2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
6.3.3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脂的影响
6.3.4 大豆膳食纤维对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6.3.5 大豆膳食纤维对排便情况的影响
6.4 大豆加工湿豆渣预测生成量的数学公式设计
6.5 “无废渣、无废水、超微纳米大豆制品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内容概述
6.6 无废渣、无废水“快餐豆腐脑粉”的生产工艺与原理分析
6.7 “无废渣、无废水盒装豆腐(或称‘内酯豆腐’)”的生产工艺与原理分析
6.8 无废渣、无废水速溶豆奶粉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6.8.1 无废渣、无废水、高蛋白速溶豆奶粉产生的背景
6.8.2 无废渣、无废水速溶豆奶粉的生产优点
6.8.3 “湿法、去种皮、预熟化、无渣生产方法”生产“豆奶粉”的方法
6.8.4 “干法、无废渣、无废水豆奶粉”生产工艺
6.8.5 “湿法、不去皮、无废渣、无废水、全质豆奶粉”生产方法
6.8.6 大豆种皮深加工技术原理与工艺
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加工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7.1 “大豆肽”与“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概念
7.2 “肽”的医疗保健特殊功能
7.3 NSI值=100%的大豆肽的生产方法
7.3.1 通过蛋白煮沸变性,生产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3.2 通过蛋白酸沉变性原理生产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4 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生产方法
7.4.1 以豆粕为原料生产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4.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生产无异味、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5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产品理化指标评价
7.5.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发明专利产品的理化指标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7.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实际应用效果
7.6.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情况
7.6.2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在缓解疲劳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7.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医疗保健功效的动物试验验证
7.7.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7.7.2 长期服用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实验动物负重游泳试验
7.7.3 口服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短时间内抗疲劳效果试验
7.7.4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试验
7.7.5 口服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肝糖元影响的试验
7.7.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血糖的影响试验
7.7.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试验
7.7.8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7.8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前景分析
7.8.1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快速吸收、高溶解性、高NSI值理化特性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前景
7.8.2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非兴奋剂特性与食用安全性在快速提高体能方面的应用
7.8.3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氨基酸组成与治疗高血压病的关系
7.8.4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的解酒防醉功效
7.8.5 大豆肽中不同氨基酸排序、组合与抗癌功效
7.8.6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在食品加工业与轻化工业的应用前景预测
7.8.7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快速吸收快速转化体能”的特性在运动营养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
8 大豆异黄酮与“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的加工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8.1 关于大豆异黄酮异构体种类与命名的商榷
8.2 大豆异黄酮医疗保健功能的文献引用综述
8.2.1 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
8.2.2 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
8.2.3 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其他医疗保健功效
8.3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产生的背景
8.3.1 大豆异黄酮与人体雌激素具有“相似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未能指导生产与应用实践
8.3.2 日本对大豆异黄酮产品质量的量化指标要求
8.3.3 国外关于大豆异黄酮不同异构体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差异的报道
8.3.4 目前市售大豆异黄酮产品类雌激素功效微弱的成因分析
8.3.5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功效的人群实验验证
8.4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抗癌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试验
8.4.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8.4.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试验
8.5 大豆异黄酮人均每日摄人量计算公式的设计
8.6 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功能的应用安全性讨论
8.6.1 医学实践关于雌激素致癌的歧见记载
8.6.2 大豆异黄酮食用安全性国内外的历史与现实鉴证
8.6.3 日本国以本书作者研制的大豆异黄酮(染料木苷83.90%、大豆苷10.30%,G:D=8.15:1)为试材,所作的安全性试验
8.7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有关生产原理的发现与生产技术发明
8.7.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生产原理
8.7.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的生产方法
8.7.3 提高普通市售大豆异黄酮医疗保健功效的措施
9 大豆功能因子连续提取的原理发现与技术发明
9.1 以豆粕为原料,连续提取大豆肽、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
9.2 以大豆加工废水为原料,连续提取大豆蛋白、核酸、低聚糖、异黄酮、皂苷的方法
9.3 大豆低聚糖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9.3.1 关于大豆低聚糖分类命名的商榷
9.3.2 分离提纯大豆低聚糖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9.4 大豆低聚糖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与人体保健方面的应用
9.4.1 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9.4.2 以大豆加工黄浆水为原料提取大豆低聚糖
9.4.3 国内外关于大豆低聚糖医疗保健功能常识的综述
9.5 大豆皂苷的功效发现与技术发明
9.5.1 有关大豆皂苷的常识简介
9.5.2 几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大豆皂苷疗效特例
9.6 大豆皂苷的加工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9.6.1 大豆皂苷在大豆种子中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
9.6.2 大豆皂苷的溶解生物学特性在分离提取工艺上的应用
9.6.3 大豆皂苷两性分子亲水、疏水的加工生物学特性
9.6.4 大豆皂苷色泽、气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对措施
9.6.5 大豆皂苷医疗保健功效的常识简介
9.7 大豆皂苷医疗保健功效的动物试验验证
9.7.1 大豆皂苷对血清溶血素的影响试验
9.7.2 大豆皂苷的调节免疫功能试验
9.7.3 “益寿宁”延长果蝇寿命试验
9.7.4 大豆皂苷延缓衰老试验
9.7.5 大豆皂苷的安全性研究
10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光复我国大豆产业的作用
10.1 大豆在国计民生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10.1.1 人体必需的优质植物蛋白源
10.1.2 大豆的历史考证及其医疗保健功效综述
10.1.3 大豆在保护国土耕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10.2 古今中外关于大豆与大豆制品的法规定位及其对大豆产业的影响
10.2.1 我国应从国外大豆产业发展历程汲取的有益借鉴
10.2.2 大豆与大豆制品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疗保健地位
10.3 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
10.3.1 我国大豆加工业面临的困局
10.3.2 我国大豆种植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10.4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于提高种豆农民实际收益的作用
10.4.1 我国为振兴大豆产业采取补救政策的历史回顾
10.4.2 本书作者的发明专利技术对于提高种豆农民实际收益的作用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