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水利工程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 丁永建,杨建平等 著 2019年版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 丁永建,杨建平等 著 2019年版

收藏
  • 大小:50.7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水利工程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冰冻   脆弱   建平   适应   变化
资源简介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
作者:丁永建,杨建平等 著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系统阐述了冰冻圈脆弱性与适应的概念、理论方法、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冰冻圈灾害风险分析等冰冻圈在社会经济领域的科学研究内容,也是冰冻圈科学有关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研究内容也是国际上未有的创新领域。《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主要以中国冰冻圈变化的影响、脆弱性、风险和适应为对象, 针对不同冰冻圈要素影响的关键对象,以研究案例形式较翔实地分析了冰冻圈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等产生的影响及其脆弱程度和冰湖溃决、雪灾等带来的灾害风险。
目录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脆弱性与适应的概念与特征 1
1.1.1 脆弱性与适应的概念 1
1.1.2 脆弱性与适应概念内涵的扩展 2
1.1.3 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的基本要素 5
1.1.4 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的影响因素 6
1.2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概念 9
1.2.1 冰冻圈的脆弱性概念 9
1.2.2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概念 11
1.2.3 冰冻圈变化的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概念 13
1.3 小结 14
第2章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理论与方法 16
2.1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内容 16
2.1.1 研究范畴 16
2.1.2 研究内容与关键科学问题 17
2.2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方法 21
2.2.1 构建脆弱性与适应研究指标体系框架的思路 21
2.2.2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2.2.3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29
2.2.4 冰冻圈社会调查方法 31
2.3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布局 34
2.3.1 中国冰冻圈分区 34
2.3.2 研究布局 37
2.4 小结 37
第3章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影响 38
3.1 冰冻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 38
3.2 冰冻圈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42
3.2.1 东亚季风 43
3.2.2 积雪与气候变化 44
3.2.3 北极海冰与大气环流 44
3.3 冰冻圈变化对水文与水循环的影响 45
3.3.1 冰冻圈与大尺度水循环 45
3.3.2 冰冻圈与陆地水文 51
3.4 冰冻圈变化对生态的影响 60
3.4.1 植被对冻土的影响 60
3.4.2 冻土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61
3.5 冰冻圈变化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65
3.6 冰冻圈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6
第4章 中国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70
4.1 数据与评价方法 70
4.1.1 冰川与冻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70
4.1.2 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71
4.1.3 脆弱性评价模型 74
4.1.4 脆弱性分级方法 75
4.2 冰川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76
4.2.1 冰川脆弱性指数模型构建 76
4.2.2 脆弱性分级 77
4.2.3 冰川脆弱性的空间分布 77
4.2.4 冰川脆弱性情景预估 79
4.2.5 冰川脆弱性趋势变化 82
4.2.6 问题讨论 82
4.3 冻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84
4.3.1 研究区简介 84
4.3.2 冻土脆弱性指数模型构建 84
4.3.3 脆弱性分级 86
4.3.4 冻土脆弱性空间分布 87
4.3.5 影响冻土脆弱性的因素 87
4.4 中国冰冻圈脆弱性的综合评价 89
4.4.1 中国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90
4.4.2 中国冰冻圈脆弱性的关键驱动因素 92
4.4.3 中国冰冻圈的脆弱性分区 93
4.5 小结 94
第5章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措施评估典型案例 95
5.1 河西内陆河流域 95
5.1.1 河西内陆河流域简介 95
5.1.2 冰川变化对河西三大河流域绿洲社会经济的影响 98
5.1.3 绿洲社会-生态系统对冰川变化的脆弱性 105
5.1.4 绿洲社会-生态系统冰川变化适应措施评估 118
5.2 新疆典型内陆河流域 123
5.2.1 乌鲁木齐河与阿克苏河流域简介 123
5.2.2 水资源对冰川变化的脆弱性 125
5.2.3 水资源系统冰川变化适应措施评估 135
5.3 长江黄河源区 143
5.3.1 长江黄河源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43
5.3.2 长江黄河源区的战略地位 144
5.3.3 基于冰冻圈变化的生态系统脆弱性现状评价 145
5.3.4 基于冰冻圈变化的生态系统脆弱性预估 149
5.4 横断山地区 155
5.4.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155
5.4.2 横断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156
5.4.3 玉龙雪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164
5.4.4 玉龙雪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适应能力 172
5.5 喜马拉雅山地区 178
5.5.1 喜马拉雅山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178
5.5.2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179
5.5.3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 182
5.5.4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188
5.6 小结 191
第6章 中国冰冻圈的灾害风险 192
6.1 冰冻圈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192
6.1.1 冰冻圈灾害的内涵与类型 192
6.1.2 冰冻圈灾害的特点 192
6.2 冰冻圈灾害的影响 193
6.3 冰冻圈灾害风险分析——以青藏高原三江源牧区雪灾为例 194
6.3.1 研究区概况 194
6.3.2 研究方法 195
6.3.3 历史雪灾时空变化特征 198
6.3.4 雪灾综合风险评估 201
6.4 小结 202
第7章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 203
7.1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综合评估 203
7.1.1 脆弱性 203
7.1.2 暴露度 204
7.1.3 敏感性 204
7.1.4 适应能力 205
7.1.5 综合分析 205
7.2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评价与预估 206
7.2.1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206
7.2.2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评价结果 209
7.2.3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结果 210
7.3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分区 211
7.4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战略与对策措施 215
7.4.1 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战略 215
7.4.2 中国应对冰冻圈变化的对策措施 218
7.5 小结 224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225
8.1 结论 225
8.1.1 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理论框架体系 225
8.1.2 自然层面解读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225
8.1.3 案例层面解读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灾害风险 226
8.1.4 中国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 227
8.2 展望 228
8.2.1 进一步完善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风险、脆弱性与适应理论体系 228
8.2.2 构建冰冻圈与社会经济耦合模型,量化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风险与脆弱性程度 229
8.2.3 加强冰冻圈变化风险研究 229
参考文献 230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