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文学艺术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J 贝尔曼-诺埃尔著 李书红译 2004年版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J 贝尔曼-诺埃尔著 李书红译 2004年版

收藏
  • 大小:8.8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文学艺术
  • 更新日期:2024-04-17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资源简介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作者: J 贝尔曼-诺埃尔著 李书红译
出版时间:2004年版
丛编项: 法国大学128丛书
内容简介
  作为面向大学新生的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孤立无援。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对书中有关词汇进行解释,以说明该词汇在相关领域中的含义,并阐明它对学习文学的学生们有何意义。或许,人们会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评论为何要采纳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人的精神机制来帮助由于隐秘的情感问题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鉴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对精神疗法持有一些不够确切的看法,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精神分析”一词最精确的含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并努力用最简短的篇幅尽可能清晰地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及相关的精神疗法。这将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以及了解它的困难程度和寻找一种比较可靠的调查手段的必要性,相信读者不会真正惊异于第一章的篇幅。此外,人们或许还要问: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往往指的是文学作品,那么,此处的“文本”又有什么含义呢?答案很简单:文本,就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的评论不再以作者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一个文本,即便是《红与黑》,一部作品,也应视为是司汤达及其一系列的创作。那么,评论又是什么样的评论呢?将“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当做给病人看病确有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是指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了解无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阅读、领会文章。这是我们要及时说明的一点,因为(读者在第二章会看到)自弗洛伊德开始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家很自然地都将着眼点放到了作者的无意识上。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误解,令人感到迷惘,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态度,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四十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在第三章中,我们将阐述作品的精神分析法是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调整的。实际上,作品之所以丧失了其珍贵的文学性,正是由于之前,人们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发言权不再掌握在精神分析学者或文学史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热爱作品本身的评论家的手中,他们将根据自己对作品本身的不同理解做出评论。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以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当中通过对无意识的考量进一步对作品的文本本身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赋予作品文本一个往往没有被我们抓住的含义,而不是作品“自己”的含义。因为原则上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在抓住这个往往同我们擦肩而过的含义之后,我们便可以隐约地了解到为什么文学及艺术的代表作品会令人感到美和愉悅,了解它们是如何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目录
引言
1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
1.简单介绍
1.1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
1.2 无意识和我的无意识
2.原则
2.1 里比多:冲动和快感
2.2 心理的复现表象
2.3 性
3.主体的成长
3.1 最初阶段
3.2 镜像阶段
3.3 男子性器官发育期和奥狄浦斯情结
4.典型形态
4.1 男子性器官的含义
4.2 阉割
4.3 幻想的产生
4.4 原幻想
5.非主流特征
5.1 倒错
5.2 恋物癖
6.各种体系和形象
……
7.机制
2 精神分析学/文学:最初的探讨
1.弗洛伊德对艺术的总体看法
2.弗洛伊德对文学分析的研究
3.玛丽·波拿巴和心理传记
4.夏尔·莫隆的精神评论法
三、文本重于作者
1.问题的焦点与前景
2.自传
3.本文分析:一种极端的处理方法
4.其他做法
四、实例:波德莱尔的两首同名诗文
1.前注
2.诗文
3.解读框架
4.诗体诗
5.散文诗:结构和起源
6.散文诗:叙事
7.散文诗:陈述
8.为无法结束的作结
参考书目
专业词汇表
编后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