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医药书籍 >现代名医证治丛书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

现代名医证治丛书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

收藏
  • 大小:80.5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医药书籍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名医   针灸   丛书   临床   现代
资源简介
现代名医证治丛书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
出版时间:2008
丛编项: 现代名医证治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盛燮荪主任医师50多年来从事针灸临床和文献理论研究的心得集。全书分五章,第一章文献导读,对《内经》、《针灸甲乙经》等20多部针灸经典文献的针灸理论进行评述;第二章针法传真,从古代九针刺法到近代毫针剌法,结合作者实践经验介绍“五体针法”等多种自创针法,并阐明针刺得气、飞经走气、凉热补泻的操作要领;第三章灸法心得,为常用灸法和强壮灸法的应用经验;第四章腧穴应用,论述腧穴基本概念、腧穴性能、经穴穴组现象和组合应用,相应取穴,腧穴变通取用和整体阴阳平衡28穴的临床应用;第五章证治经验,介绍盛氏辨证论治处方配穴规律,常见病的辨证取穴经验。本书从源到流介绍传统针灸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推陈出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切合实用,可供针灸临床、教学和研究者参考,也是中医院校学生和针灸爱好者的良好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文献导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经》九针与刺法纲要
 一、九针的概况
 二、《内经》九针针法分类解析
 三、《内经》刺法的气血纲要理论
 四、《内经》调气针法
 五、《内经》取血针法
 第三节 《难经》刺法与五输穴补泻理论
 一、《难经》针刺手法
 二、五输穴补泻理论
 第四节 《针灸甲乙经》腧穴学理论和腧穴处方
 一、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十四经腧穴
 二、腧穴与主治证分列形成以证统穴的针灸处方雏形
 第五节 《伤寒论》辨证施用针灸
 一、辨阴阳虚实而施针灸
 二、辨标本缓急,防病邪传变
 第六节 《脉经》论脉法与针灸
 一、三部脉所主脏腑虚实针刺法
 二、三部脉各种脉象针灸法
 三、五脏病证的四时针灸法
 四、对奇经病候的补充和表里经脉汇合部位的创新
 笫七节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针灸药物并重,详于灸法
 一、针灸药物并重,倡灸法防病
 二、广集经外奇穴
 三、首载“阿是穴”法
 四、艾炷直接灸法与隔物灸法
 五、辩证用针,针刺注意补泻深浅
 第八节 《针灸资生经》考订腧穴博采众验
 一、 考证腧穴,详述同身寸法
 二、 审证选穴,重视敏感压痛点
 三、 针灸药物并重,备述灸法心得
 四、 养生保健,调脾胃资后天
 第九节 金元医家的针灸学术经验
 一、 刘完素痛症取原穴和大刺八关法
 二、 张元素治中风大接经法、经络取原法
 三、 张子和主攻下,多用铍针出血
 四、 李东垣用灸法补元气,治气乱用俞募穴
 五、 朱丹溪补充十二经病候,倡言针法浑是泻而无补
 第十节 《针经指南》流注八穴与补泻十四法
 一、 传承流注八穴
 二、 刺法重治神
 三、 注重穴法,辨应至之气
 四、 补泻十四法与凉热补泻法
 第十一节 《子午流注针经》流注学说与接气通经理论
 一、 子午流注纳甲法
 二、 接气通经与呼吸补泻
 第十二节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补泻同施与透穴针法
 一、 补泻同施法
 二、 透穴针法
 第十三节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针灸内篇》单刺法与沿皮透刺法
 一、 单刺法
 二、 沿皮透刺法
 第十四节 《循经考穴编》弹针出血法与深刺三度停针法
 一、 弹针出血法
 二、 深刺三度停针法
 三、 透针选穴30法
 第十五 《琼瑶神书》辨针下气行针法
 一、 针刺手法之心授口诀
 二、 针下虚实基本手法15法
 三、 补泻手法7法
 四、 辨针下气行针8法
 第十六节 《针灸大全•金针赋》集针法之大成
 一、 针刺基本手法14法
 二、 补泻法3法
 三、 调气5法
 四、 治病8法
 五、 针法的4个特点
 六、 附《金针赋》
 第十七节 《针灸问对》针刺须辨气血论
 一、 针刺须辨气血
 二、 宗丹溪“针刺泻而无补论”
 第十八节 《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创子午流注纳子法和神针八法
 一、 创立子午流注纳子法
 二、 神针八法
 三、 附《神针八法》
 第十九节 《针灸大成》博采众长,规范刺法,量化补泻
 一、下手基本8法
 二、12字分次第手法
 三、补泻、导气手法24种
 四、有关针法理论的创新
 五、附《胜玉歌》
 第二十节 《标幽赋》浅释
 一、《标幽赋》全文
 二、《标幽赋》简介
 三、《标幽赋》浅释
第二章 针法传真
 第一节 常用针具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结构
 二、三棱针、小眉刀、七星针的结构
 第二节 毫针针法的练习与持针法
 第三节 进针法
 第四节 行针运气基本功练习法
 一、平步运掌法
 二、平步推掌法
 三、弓步推掌法
 四、提手推掌法
 五、绕臂甩举法
 第五节 毫针基本刺法26种
 一、毫针刺法的三个阶段
 二、毫针的26种摹本刺法
 第六节 三棱针、小眉刀、七星针的操作与应用
 一、刺血疗法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七节 温针的操作法
 一、温针简介
 二、温针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八节 皮脉肉筋骨五体针法
 一、五体针法作用机制的相关理沦
 二、五体针刺法的具体刺法
 第九节 透穴针法
 一、透穴针法的优点
 二、透针角度和针刺方向
 三、透穴原则
 四、透穴针法的形式和常川刺法
 五、常用透针选穴
 六、透穴针法歌决
 第十节 针刺调气法基本概念解析
 一、针刺的二个基本过程
 二、从《灵枢》“三刺”说谈针下辨气
 三、针刺方向论
 四、针刺先后次序一
 五、毫针针法中的度、量、层次概念
 六、从《灵枢》同精导气淡平补平泻
 七、大补大泻与针头补泻
 八、凉热补泻的得气点和意与力的运用
 九、“飞经走气”法与接气通经理论
 十、上补下泻刺法理论
第三章 灸法心得
 第一节 灸法概述
 第二节 麦粒灸法
 一、艾绒的制作
 二、麦粒灸的操作步骤
 三、麦粒灸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化脓灸法
 一、制艾炷
 二、取穴
 三、施灸
 四、灸后护理
 五、灸疮起发化脓的相关因素
 第四节 强壮灸法
 一、强壮灸法的基本用穴
 二、脏腑辨证取穴5法
 第五节 阳燧锭灸法
 一、处方及配制
 二、使用方法
 第六节 药饼灸法
 一、药饼灸法概况
 二、灸法应用范围与方药
 三、灸法的配合应刚
 第七节 灸法常用腧穴表
第四章 腧穴应用
 第一节 腧穴概述
 第二节 腧穴概念的思考
 一、从经脉谈腧穴
 二、腧穴的体用观
 三、从针法谈腧穴
 第三节 腧穴性能的探索
 一、经穴主治功能的规律性与特殊性
 二、应用中医基本理论阐述穴性
 三、腧穴特性与临床取穴要点
 第四节 经穴的穴组现象与腧穴横向组合应用
 一、十二经穴穴组现象
 二、穴组形成的原因
 三、腧穴横向组合的应用
 四、腧穴穴组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相应取穴法
 一、穴法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
 二、8种相应取穴法
 第六节 颈部要穴的应用
 一、关于颈部要穴的阐述
 二、颈部要穴的主治规律
 三、颈部要穴的针刺方法
 四、治验病案
 五、颈部受穴的应用意义
 第七节 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的取穴与刺法
 一、督脉与背俞穴的纵横关系
 二、督脉主要腧穴的取穴与针法
 第八节 腧穴变通取用法
 一、腧穴变通取用法的由来
 二、腧穴变通取用7法
 第九节整体阴阳平衡28穴针刺法
 一、调整阴阳气血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
 二、调整平衡应注意的方面
 三、平衡取穴法则
 四、整体阴阳平衡28穴的主治范围
 五、脏腑病与形体病的不同针刺法
第五章 证治经验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的特点和处方配穴规律
 一、辨证特点
 二、针灸处方配穴规律
 第二节 脏腑十二经脉任督脉辨证取穴
 一、肺• 手太阴经与大肠• 手阳明经
 二、脾•足太阴经与胃•足阳明经
 三、心• 手少阴经与小肠• 手太阳经
 四、肾• 足少阴经与膀胱• 足太阳经
 五、心包•手厥阴经与三焦•予少刚经
 六、肝•足厥阴经与胆•足少阳经
 七、督脉与任脉
 第三节 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喘
 四、失音
 五、鼻渊
 六、惊悸、怔忡
 七、心痛
 八、不寐
 九、健忘
 十、呕吐
 十一、反胃
 十二、痞满
 十三、胃痛
 十四、腹痛
 十五、呃逆
 十六、泄泻
 十七、便秘
 十八、口疮
 十九、黄疸
 二十、胁痛
 二十一、眩晕
 二十二、中风
 二十三、淋证
 二十四、癃闭
 二十五、遗尿、小便不禁
 二十六、遗精
 二十七、阳痿
 二十八、耳鸣、耳聋
 二十九、郁证
 三十、水肿
 三十一、虚劳
 三十二、汗证
 三十三、麻木
 三十四、咳血
 三十五、吐血
 三十六、便血
 第四节 外科病证
 一、少乳
 二、乳痈
 三、乳癖
 四、痔疮
 五、慢性前列腺炎
 六、前列腺肥大
 七、痹证
 八、蛇串疮
 九、湿疹
 十、隐疹
 十一、玫瑰糠疹
 十二、全身性皮肤瘙痒病
 十三、黄褐斑
 十四、粉刺
 十五、针眼
 十六、鼻衄
 十七、慢性喉痹
 十八、牙痛
 第五节 伤科病证
 一、冈上肌腱炎
 二、肩关节周围炎
 三、肱骨外上髁炎
 四、腕关节扭伤
 五、梨状肌综合征
 六、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七、髌下脂肪垫损伤
 八、踝关节韧带损伤
 九、跟腱周围炎
 十、足部劳损
 十一、跟痛症
 十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十三、落枕
 十四、颈椎病
 十五、急性腰肌筋膜扭伤
 十六、腰肌劳损
 十七、腰棘间韧带损伤
 第六节 妇儿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子宫脱垂
 四、疳疾
 五、婴儿泄泻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