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医药书籍 >临床新导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王伯章 主编 2013年版

临床新导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王伯章 主编 2013年版

收藏
  • 大小:109.35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医药书籍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主编   中医   临床   思维   学新说
资源简介
临床新导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作者:王伯章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的基本理论思维与临床经典首先要用现代语言作新的阐释,从天人相应的高度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的深度纵观全局,让现代学习者更易明白与认同,以提高临床理论思维的悟性。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也要逐渐反映现代实践进展并总结出新思路,且以中医与西医诊疗的吻合点作为范例,寻找新的启发与思路,也是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水平的另一方面。概言之,充分理解与认同中医临床思维原理,认识、掌握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知识及其多元性,并善于汲取现代医学进展,是提高临床思维与医疗水平的钥匙。《临床新导: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对在校学生、年轻中医、西学中的医师,均有较大启发,帮助他们较快地系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有利于迅速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目录
第一卷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第一章 中医基础思维解读
一、从中医学的源流看它的思维结构
(一)来源于象数思维模式的医学理论
(二)道法自然的防治思想与方法
(三)实践第一的验证医学
(四)唯象医学理论指导下验证的医学科学特质
二、从解读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谈思维导向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四)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确立的藏象学说
(五)三阴三阳辨病是标本中气学说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
(六)中医学研究与发展方向
三、中医基础思维原理的问题与笔者的假说
第二章 经典临床思维解读
一、《伤寒杂病论》的基本临床思维
(一)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
(二)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
(三)辨证抓主症
(四)选方主证
(五)对症用药
(六)结语
二、现代用经方基本临床思维探析
(一)基本临床思维问题
(二)活用经方的基本临床思维
(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用经方的基本思路
三、经方的活用与变化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
(一)运用经方的临床体会
(二)经方的组方配伍变化
(三)经方运用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
四、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变方证治与辨病选方
(一)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
(二)变证加减方例简析
(三)辨病选方例
五、叶天士辨治的临床思维方式解读
(一)外感温热篇
(二)三时伏气外感篇
六、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辨治解读
(一)次述
(二)陈氏临床思维小结
七、薛生白《湿热病篇》辨治临床思维解读
(一)湿热在肌肤(1、2、3、4、21条)
(二)湿热入营血危重证辨治(7、20、33、34、35条)
(三)湿热证在上焦清窍(14、17、31、40条)
(四)湿热证在中焦气分(8、9、12、13、15、17条)
(五)下焦湿热证治(11、23、26条)
(六)湿热证善后证治(19、27、28、39条)
(七)观察应变证治(29、30条)
(八)薛氏《湿热病篇》小结
八、余师愚《疫病论》选读
九、《温病条辨》选读
(一)几点说明
(二)原文选解
十、温病辨治思维讨论
(一)外感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
(二)动因辨病
(三)肺系温病对比
第三章 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
一、外科
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选读
二、妇科
(一)清·陈修园著《女科要旨》选读
(二)清·傅山《傅青主女科》选读
(三)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整编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选读
三、儿科
(一)汉·《颅顖经》选读
(二)明·万全(密斋)著《万氏秘传片玉心书》选读
四、眼科
明·邓苑撰、清·胡芝樵校《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选读
五、土方
(一)长春中医学院编写《串雅内编选注》选读
(二)福建省中药研究所编写组编写《串雅外编选注》选读
六、外治
清·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选读
七、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总结
(一)外科
(二)妇科
(三)儿科
(四)眼科
(五)土方
(六)外治
第四章 对症用药摘引
一、药对的组成方式与作用
(一)药对的组成方式
(二)药对的作用
二、对症下药摘介
(一)散邪透解症药
(二)寒热调适症药
(三)透热解毒症药
(四)泄下症药
(五)理湿症药
(六)咳喘及治痰症药
(七)散结止痛症药
(八)血证症药
(九)补益与固涩症药
(十)清心安神症药
(十一)平肝息风症药
(十二)治虫症药
(十三)治疟症药
第五章 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
一、一般临床思维经验
(一)思维方式是钥匙,临床疗效是基础
(二)一般临证思维与技巧、经验
二、专病专科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
……
第二卷 临床实录与思维
第三卷 论证与探讨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