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健康养生 >黄海潮学术文库 心理和谐导论 李萍 著 2009年版

黄海潮学术文库 心理和谐导论 李萍 著 2009年版

收藏
  • 大小:16.2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健康养生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导论   海潮   文库   和谐   学术
资源简介
黄海潮学术文库 心理和谐导论
作者: 李萍 著
出版时间: 2009年版
内容简介
在“和谐”一时成为热词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和谐”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心理和谐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本书第一章,主要从哲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视野梳理了和谐、心理和谐的概念流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心理和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对心理和谐的内外部特征进行阐述的同时,对心理和谐在调节和控制个体处理各方面关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二至第七章,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机器关系五个方面,对心理和谐进行了全面论述。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和谐与心理和谐
第一节 心理和谐理念的提出
一、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心理和谐的阐发
二、西方传统和谐思想对心理和谐的诠释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中的心理和谐理念
四、中国现代心理和谐理念的形成
第二节 心理和谐的概念界定
一、心理和谐的定义
二、心理和谐的内外部特征
第三节 心理和谐的价值分析
一、心理和谐是个体自我调节,发挥创造性的关键因素
二、心理和谐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精神基石
三、心理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
四、心理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五、心理和谐是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主导因素
第二章 个体自身的心理和谐(一)
第一节 个体心理过程的和谐
一、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和谐统一
二、认知和意志的和谐统一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认知与心理和谐
一、认知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健康和谐的认知模式
三、社会认知失调及其治疗
第三节 情绪情感与心理和谐
一、情绪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健康和谐的情绪情感特征
三、典型的负性情绪及其调节
第四节 意志与心理和谐
一、意志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健康和谐的意志品质特征
三、不良的意志品质及其矫正
第三章 个体自身的心理和谐(二)
第一节 个性心理的和谐
一、健全和谐的个性模式
二、健全和谐个性的界定
三、健全和谐个性的意义
第二节 需要与心理和谐
一、需要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健康和谐的需要模式
三、需要的冲突及其调节
第三节 气质与心理和谐
一、气质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典型的气质类型
三、典型气质类型的改良
第四节 性格与心理和谐
一、性格理论与心理和谐
二、健康和谐的性格特征
第四章 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化
一、前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和谐
二、低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对和谐
三、高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四、持续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和谐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关理论
一、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中国道家“天人一体”的自然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
四、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
五、阿恩·奈斯等的深生态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及改善
一、人与空气关系的恶化及改善
二、人与水关系的恶化及改善
三、人与土地关系的恶化及改善
四、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恶化及改善
第五章 人与人的心理和谐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心理和谐
一、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和完善的基础条件
二、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三、人际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与平衡的有效方式
四、人际交往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保证因素
五、人际交往是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需要
第二节 人际和谐的相关理论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
二、场合交往理论
三、自我呈现论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五、T组理论
六、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七、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
八、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第三节 人际和谐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守德原则
二、诚实守信原则
三、平等公正原则
四、互利互惠原则
五、宽容谦让原则
六、交往适度原则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障碍及其调节
一、腼腆心理障碍及其调节
二、猜疑心理障碍及其调节
三、恐惧心理障碍及其调节
四、孤僻心理障碍及其调节
第六章 人与社会的心理和谐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与心理和谐
一、社会化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形成和谐心理的基础
二、社会化促进个体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提升和谐心理的层次
三、社会化促进个体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能力,形成健康和谐的角色心理
第二节 人与社会和谐的相关理论
一、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二、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与社会和谐的规范要求
一、遵守社会的法纪法规,具备成熟的规范意识
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和谐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拥有健康的心理取向
四、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自觉扮演社会角色
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践行各种形式的利他行为
第四节 人与社会关系的障碍及其调节
一、角色失调及其调节
二、侵犯行为及其矫正
第七章 人与机器的心理和谐
第一节 机器的发展与心理和谐
一、机器的发展使人的体力智力不断放大,有效提高了个体的身心素质
二、机器的发展彻底解放了人的身心,使个体内部的心理和谐成为可能
三、机器的发展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有效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人与机器和谐的相关理论
一、笛卡尔“人不是机器”说
二、马克思的机器论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四、闵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人与机器和谐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
二、“人机匹配”的协调性原则
三、“着眼于未来”的前瞻性原则
第四节 人与机器关系的障碍及其调节
一、电视依赖症及其调节
二、电脑网络成瘾症及其矫治
三、手机成瘾症及其调节
主要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