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农业书籍 >土壤监测分析技术 [刘凤枝,李玉浸 主编] 2015年版

土壤监测分析技术 [刘凤枝,李玉浸 主编] 2015年版

收藏
  • 大小:287.34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农业书籍
  • 更新日期:2023-02-09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主编   监测   土壤   分析   技术
资源简介
土壤监测分析技术
作者:刘凤枝,李玉浸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土壤监测分析技术》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基础篇,包括第1章~第8章,主要介绍了规范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制和布局、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实验室的基本管理要求;土壤污染现状监测任务及监测分析技术的概述;元素监测的主要手段及在监测中的应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中篇为无机篇,包括第9章~第13章,主要内容是土壤样品的各种消解方法;18项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化合物等项目的测定,方法首选是现行国标和行标方法,其次是推荐已经比较成熟、被同行业认可,但仍未进入标准的方法。下篇是有机篇,包括第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了有机物分析常规的监测手段,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收集、整理了针对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包括总论、样品的提取与净化、多种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另外,分别在中篇和下篇的篇末设置附录部分,内容包括相关标准和规范,便于读者参考使用。《土壤监测分析技术》可供从事环境污染分析与检测、土壤污染防治、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第1章 土壤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及质量管理与保证
1.1 分析实验室的要求及配置
1.1.1 天平室及配置
1.1.2 高温室及配置
1.1.3 制样室及配置
1.1.4 样品前处理室及配置
1.1.5 气瓶间及配置
1.1.6 标准样品储藏室
1.1.7 纯水制备室及配置
1.2 仪器室的布局及要求
1.2.1 大型仪器室
1.2.2 小型仪器室
1.2.3 分析仪器种类的基本配置
1.2.4 分析仪器种类的高档配置
1.3 分析实验室对纯水、试剂和器皿的要求
1.3.1 纯水的质量要求、检验及制备方法
1.3.2 分析实验室对试剂的质量要求
1.3.3 试剂的空白检验
1.3.4 试剂的配制、使用和保存
1.3.5 标准参考物质及使用
1.3.6 对常用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
1.4 误差的表示方法
1.4.1 误差的分类
1.4.2 误差的表示方法
1.5 数理统计基础
1.5.1 有关名词解释
1.5.2 正态分布
1.5.3 t分布
1.5.4 F分布
1.6 数据统计检验
1.6.1 离群数据的检验
1.6.2 t检验法
1.6.3 F检验法
1.7 分析结果的表示和评价
1.7.1 分析结果的单位和有效数字
1.7.2 分析结果的几种表示方法
1.7.3 分析结果的评价
1.8 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1.8.1 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含义
1.8.2 空白值的测量及降低空白值的方法
1.9 实验室质量控制
1.9.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9.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1.9.3 协作项目质控程序——六步质控法
1.10 实验室安全及注意事项
1.10.1 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
1.10.2 高压气体的使用和管理
1.10.3 使用电器设备的注意事项
1.10.4 实验室用水注意事项
1.10.5 大型仪器的管理与维护
参考文献
第2章 土壤污染现状和监测技术概述
2.1 土壤污染现状
2.1.1 土壤的化学组成
2.1.2 土壤元素背景值
2.1.3 土壤污染物及来源
2.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2.1.5 土壤污染的防治
2.1.6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2.1.7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1.8 农田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
2.1.9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2.1.1 0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2.2 监测分析技术概述
2.2.1 化学分析法
2.2.2 分光光度法
2.2.3 原子吸收法
2.2.4 原子荧光法
2.2.5 X射线荧光光谱法
2.2.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2.2.8 电化学分析法
2.2.9 气相色谱法(GC)
2.2.10 气质联用分析法(GC-MS)
2.2.11 联用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基础
3.1.1 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
3.1.2 吸收线的轮廓与强度
3.1.3 吸收线的测量
3.2 火焰原子化
3.2.1 火焰原子化器及火焰类型
3.2.2 试样在火焰中的原子化
3.3 石墨炉原子化
3.3.1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理
3.3.2 石墨炉原子化的特点
3.3.3 石墨炉原子化器
3.3.4 石墨炉原子化程序及参数选择
3.4 其他类型原子化
3.5 干扰及消除
3.5.1 干扰类型
3.5.2 消除干扰的方法
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装置
3.6.1 仪器组成
3.6.2 仪器类型
3.6.3 塞曼型仪器及特点
3.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技术及应用
3.7.1 样品制备
3.7.2 测定条件的选择
3.7.3 分析方法
3.7.4 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4.1 HG-AFS法的发展概况
4.2 HG-AFS的原理
4.3 HG-AFS法仪器装置
4.4 HG-AFS的分析特点
4.5 HG-AFS法在土壤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4.5.1 HG-AFS法在土壤监测中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4.5.2 HG-AFS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5.1 ICP-AES的分析性能
5.2 ICP光源的特点
5.3 ICP放电的激发机理
5.3.1 ICP放电偏离LTE状态
5.3.2 激发机理模型
5.4 ICP-AES定量分析基础
5.4.1 谱线发射强度与气态分析物总浓度的关系
5.4.2 谱线发射强度与分析物浓度关系函数(I=f(c))
5.5 ICP-AES仪器介绍
5.6 干扰及消除
5.6.1 光谱干扰
5.6.2 光谱干扰的校正
5.6.3 非光谱干扰及消除
5.7 ICP-AES检出限及其测量
5.7.1 与检出限和精密度有关的几个术语
5.7.2 检出限的测量方法
5.7.3 检出限的性质
5.7.4 ICP-AES与其他方法检出限的比较
5.8 ICP-AES精密度及其测量
5.9 ICP-AES的应用
参考文献148
第6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6.1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原理
6.1.1 原理
6.1.2 四极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6.1.3 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6.1.4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6.2 ICP-MS的结构及特点
6.2.1 炬管与等离子体
6.2.2 进样系统
6.2.3 离子提取系统
6.2.4 真空系统
6.2.5 离子分离与检出系统
6.2.6 检出限
6.3 干扰问题
6.3.1 质谱干扰
6.3.2 非质谱干扰
6.4 ICP-MS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6.4.1 水样分析
6.4.2 生物样品分析
6.4.3 土壤样品分析
6.5 ICP-MS的联用技术与最新进展
6.5.1 联用研究
6.5.2 最新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章 X射线荧光光谱法
7.1 简单历史回顾
7.2 X射线荧光主要类型
7.2.1 常规XRF
7.2.2 同步辐射XRF
7.2.3 全反射XRF
7.2.4 粒子激发X射线发射(PIXE)
7.2.5 其他XRF
7.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特点
7.4 X射线荧光光谱仪发展情况简介
7.4.1 X射线荧光光谱仪基本配置
7.4.2 光学器件
7.4.3 探测器
7.5 制样与定量技术研究
7.5.1 制样技术
7.5.2 定量技术
7.6 X射线荧光光谱中专家系统研究现状
7.6.1 XRF专家系统总策略
7.6.2 结合模糊逻辑与模式识别算法的光谱解释系统
7.6.3 光谱定性解释专家系统
7.6.4 知识控制系统
7.7 土壤样品分析
7.7.1 土壤样品基本特点
7.7.2 散射比率原理
7.7.3 峰值强度测量
7.7.4 背景强度测量
7.7.5 谱线干扰校正
7.7.6 样品分析
7.8 应用研究
7.9 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8.1 土壤样品采集的目的
8.2 布点设计
8.2.1 布点的前期准备
8.2.2 布点原则
8.2.3 布点方法
8.3 土壤样品的采集
8.3.1 土壤样品的类型
8.3.2 采样准备
8.3.3 现场采样
8.3.4 样品运输
8.3.5 采样注意事项
8.4 样品制备与管理
8.4.1 样品制备
8.4.2 样品管理
参考文献
中篇 无机篇
第9章 土壤样品的消解
9.1 样品消解的目的、要求与分类
9.1.1 样品消解的目的与要求
9.1.2 样品消解方法的概述
9.2 全消解法
9.2.1 电热板加热酸消解法
9.2.2 多孔-长管-控温消解法
9.2.3 高压罐密闭酸消解法
9.2.4 微波消解法
9.2.5 恒温水浴消解法
9.2.6 熔融法
9.3 部分消解法
9.3.1 常用浸提剂种类
9.3.2 土壤的水提取法
9.3.3 土壤的酸提取法
9.3.4 联合试剂提取法
9.4 土壤消解器皿及方法的选择
9.4.1 土壤消解器皿
9.4.2 土壤消解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10章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10.1 土壤中砷的测定
10.1.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GB/T 22105.2 -2008)
10.1.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GB/T 17134-1997)
10.1.3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5-1997)
10.1.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10.1.5 ICP-AES法(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10.1.6 ICP-MS法(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10.2 土壤中镉的测定
10.2.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铅)(GB/T 17141-1997)
10.2.2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铅)(GB/T 17140-1997)
10.2.3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铅)
10.2.4 ICP-AES法
10.2.5 ICP-MS法
10.3 土壤中铬的测定
10.3.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
10.3.2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10.3.3 土壤总铬的测定(NY/T 1121.1 2-2006)
10.3.4 ICP-AES法
10.3.5 ICP-MS法
10.4 土壤中铜的测定
10.4.1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锌)(GB/T 17138-1997)
10.4.2 ICP-AES法
10.4.3 ICP-MS法
10.5 土壤中汞的测定
10.5.1 冷原子荧光光谱法(GB/T 22105.1 -2008)
10.5.2 冷原子吸收法(GB/T 17136-1997)
10.5.3 ICP-AES法
10.5.4 ICP-MS法
10.6 土壤中镍的测定
10.6.1 火焰原子吸收法(GB/T 17139-1997)
10.6.2 ICP-AES法
10.6.3 ICP-MS法
10.7 土壤中铅的测定
10.7.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B/T 17141-1997)
10.7.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GB/T 22105.3 -2008)
10.7.3 火焰原子吸收法
10.8 土壤中锌的测定(GB/T 17138-1997)
10.9 土壤中锰的测定
10.10 土壤中铁的测定
10.10.1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
10.10.2 邻菲啰啉光度法
10.11 土壤中钼的测定
10.11.1 硫氰化钾分光光度法
10.11.2 催化极谱法(测定钼、锡)
10.11.3 ICP-AES法
10.11.4 ICP-MS法
10.11.5 土壤中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9 -2006)
10.12 土壤中硒的测定
10.12.1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NY/T 1104-2006)
10.12.2 DAN荧光光度法
10.12.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10.12.4 催化波极谱法
10.12.5 气相色谱法
10.12.6 ICP-AES法
10.12.7 ICP-MS法
10.13 土壤中钒的测定
10.13.1 N-BPHA光度法
10.13.2 PAR光度法
10.13.3 ICP-AES法
10.13.4 ICP-MS法
10.14 土壤中钴的测定
10.14.1 火焰原子吸收法
10.14.2 5-Cl-PADAB光度法
10.14.3 5-Br-PADAP光度法
10.14.4 ICP-AES法
10.14.5 ICP-MS法
10.15 土壤中锡的测定
10.15.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10.15.2 催化极谱法
10.15.3 ICP-AES法
10.15.4 ICP-MS法
10.16 土壤中钡的测定
10.16.1 火焰原子吸收法
10.16.2 ICP-AES法
10.16.3 ICP-MS法
10.17 土壤中铍的测定
10.17.1 铍试剂Ⅲ光度法
10.17.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0.17.3 ICP-AES法
10.17.4 ICP-MS法
10.18 土壤中铋的测定(包括碲)
10.18.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铋、碲)
10.18.2 ICP-AES法
10.18.3 ICP-MS法
10.19 土壤中锑的测定
10.19.1 5-Br-PADAP光度法
10.19.2 火焰原子吸收法
10.19.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10.19.4 ICP-AES法
10.19.5 ICP-MS法
10.20 土壤中碲的测定
10.21 土壤中铟的测定
10.21.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铟、铊)
10.21.2 ICP-AES法
10.21.3 ICP-MS法
10.22 土壤中铊的测定
10.22.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0.22.2 ICP-AES法
10.22.3 ICP-MS法
10.23 土壤中银的测定
10.23.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0.23.2 ICP-AES法
10.23.3 ICP-MS法
10.24 土壤中锶的测定
10.24.1 火焰原子吸收法
10.24.2 ICP-AES法
10.24.3 ICP-MS法
10.25 土壤中硼的测定
10.25.1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GB 12298-90)
10.25.2 土壤中有效硼的测定(NY/T 1121.8 -2006)
10.25.3 亚甲基蓝光度法(全硼)
10.25.4 ICP-AES法
10.25.5 ICP-MS法
10.26 土壤中碘的测定
10.26.1 离子色谱法
10.26.2 流动注射光度法
参考文献
第11章 土壤中常量元素的测定
11.1 钾
11.1.1 全钾(包括钠)(原子吸收光度法)
11.1.2 速效态钾(原子吸收光度法)
11.1.3 速效态钾(四苯硼钠比浊法)
11.1.4 缓效钾的测定(NY/T 889-2004)
11.2 钠
11.3 钙
11.3.1 EDTA络合滴定法(钙、镁总量,包括镁)
11.3.2 全钙(包括镁)(原子吸收光度法)
11.4 镁
11.4.1 全镁(原子吸收法)
11.4.2 全镁(EDTA滴定法)
11.5 铝 (氟化物取代-EDTA容量法)
11.6 钛
11.6.1 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
11.6.2 变色酸光度法
11.7 硅(重量法)
参考文献
第12章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12.1 土壤中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光度法(GB 6260-1986)
12.2 稀土分量的ICP-AES测定
12.2.1 稀土元素分离分析方法概述
12.2.2 土壤样品的分解方法
12.2.3 分离分析方法
12.3 稀土分量的ICP-MS测定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无机化合物分析
13.1 土壤中磷的测定
13.1.1 土壤全磷测定法(GB 9837-1988)
13.1.2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GB 12297-1990)
13.1.3 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7 -2006)
13.2 土壤中氮的测定
13.2.1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GB 7173-1987)
13.2.2 土壤中铵态氮的测定(纳氏比色法)
13.2.3 土壤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测定(还原蒸馏法、镀铜镉还原-重氮化偶合比色法)
13.2.4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13.3 土壤中硫的测定
13.3.1 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GB 7875-1987)
13.3.2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 1121.1 4-2006)
13.3.3 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121.1 8-2006)
13.4 土壤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22104-2008)
13.5 土壤中氯化物的测定
13.5.1 硝酸银滴定法
13.5.2 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121.1 7-2006)
13.5.3 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378-2007)
13.6 土壤中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3.6.1 定性
13.6.2 定量
13.7 土壤中碳酸盐测定法(NY/T 86-1988)
13.8 土壤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测定
13.9 土壤水分测定法(NY/T 52-1987)
13.10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测定
13.10.1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121.1 6-2006)
13.10.2 重量法
13.10.3 电导法
13.11 土壤中pH值的测定
13.11.1 玻璃电极法
13.11.2 土壤pH测定(NY/T 1121.2 -2006)
13.11.3 土壤pH测定(NY/T 1377-2007)
13.11.4 比色法
13.12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NY/T 1121.5 -2006)
13.13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13.13.1 土壤有机质测定(NY/T 85-1988)
13.13.2 土壤有机质测定(NY/T 1121.6 -2006)
13.14 土壤中矿物油的测定(5A分子筛吸附法)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标准
附录一 土壤水分测定法(NY/T 52-1987)
附录二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NY/T 149-1990)
附录三 土壤全磷测定法(NY/T 88-1988)
附录四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NY/T 148-1990)
附录五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NY/T 53-1987)
附录六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NY/T 85-1988)
附录七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附录八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
附录九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09)
附录十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
附录十一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1997)
附录十二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4-1997)
附录十三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5-1997)
附录十四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B/T 14550-2003代替GB/T 14550-1993)
附录十五 土壤全钾测定法(NY/T 87-1988)
附录十六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 889-2004)
附录十七 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NY/T 890-2004)
附录十八 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NY/T 296-1995)
附录十九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NY/T 1104-2006)
附录二十 土壤pH的测定(NY/T 1377-2007)
附录二十一 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378-2007)
附录二十二 土壤质量重金属测定王水回流消解原子吸收法(NY/T 1613-2008)
附录二十三 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测定(NY/T 1615-2008)
附录二十四 土壤质量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22104-2008)
附录二十五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GB/T 22105.1 -2008)
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 22105.2 -2008)
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GB/T 22105.3 -2008)
附录二十六 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法(GB/T 23739-2009)
附录二十七 土壤碳酸盐测定法(NY/T 86-1988)
附录二十八 土 壤 检 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1 -2006)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2 -2006)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 1121.3 -2006)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 1121.4 -2006)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5 -2006)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6 -2006)
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7 -2006)
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 1121.8 -2006)
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9 -2006)
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NY/T 1121.1 0-2006)
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NY/T 1121.1 1-2006)
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NY/T 1121.1 2-2006)
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 1121.1 3-2006)
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 1121.1 4-2006)
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NY/T 1121.1 5-2006)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121.1 6-2006)
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121.1 7-2006)
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NY/T 1121.1 8-2006)
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 1121.1 9-2008)
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 1121.2 0-2008)
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NT/T 1121.2 1-2008)
下篇 有机篇
第14章 总论和基本理论知识
14.1 质量控制
14.1.1 简介
14.1.2 QA项目计划
14.1.3 现场操作
14.1.4 实验室操作
14.1.5 定义
14.2 基本理论知识
14.2.1 色谱法
14.2.2 有机质谱法
14.2.3 色质联用技术
14.2.4 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5章 样品的采集
15.1 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过程
15.1.1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15.1.2 监测单元的划分
15.1.3 监测点的布设
15.1.4 样品的采集
15.1.5 样品的运输
15.1.6 样品的保存
15.2 采样的质量控制
15.2.1 运输空白
15.2.2 全程序空白
15.2.3 现场平行样
15.3 玻璃器皿的清洗
15.4 高浓度样品
参考文献
第16章 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
16.1 概述
16.1.1 土壤样品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
16.1.2 方法摘要
16.1.3 干扰
16.1.4 仪器和材料
16.1.5 试剂
16.1.6 操作步骤
16.1.7 质量控制
16.1.8 方法性能
16.2 顶空法
16.2.1 使用范围
16.2.2 方法摘要
16.2.3 干扰
16.2.4 仪器和材料
16.2.5 试剂
16.2.6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16.2.7 操作步骤
16.2.8 质量控制
16.3 吹扫捕集法
16.3.1 使用范围
16.3.2 方法摘要
16.3.3 干扰
16.3.4 仪器和材料
16.3.5 试剂
16.3.6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16.3.7 操作步骤
16.3.8 质量控制
16.4 索氏提取法
16.4.1 适用范围
16.4.2 方法摘要
16.4.3 干扰
16.4.4 仪器和材料
16.4.5 试剂
16.4.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4.7 操作步骤
16.4.8 质量控制
16.5 自动索氏提取法
16.5.1 适用范围
16.5.2 方法摘要
16.5.3 干扰
16.5.4 设备和材料
16.5.5 试剂
16.5.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5.7 操作步骤
16.5.8 质量控制
16.5.9 方法性能
16.6 加压流体提取法
16.6.1 适用范围
16.6.2 方法摘要
16.6.3 干扰
16.6.4 设备和材料
16.6.5 试剂
16.6.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6.7 操作步骤
16.6.8 质量控制
16.6.9 方法性能
16.6.1 0安全性
16.7 超声波提取法
16.7.1 适用范围
16.7.2 方法摘要
16.7.3 方法干扰
16.7.4 设备和材料
16.7.5 试剂
16.7.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7.7 操作步骤
16.7.8 质量控制
16.8 石油中全部可回收烃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16.8.1 方法使用范围
16.8.2 方法摘要
16.8.3 方法干扰
16.8.4 设备和材料
16.8.5 试剂
16.8.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8.7 操作步骤
16.8.8 质量控制
16.8.9 安全性
16.9 多环芳烃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16.9.1 方法使用范围
16.9.2 方法摘要
16.9.3 方法干扰
16.9.4 设备和材料
16.9.5 试剂
16.9.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6.9.7 操作步骤
16.9.8 质量控制
16.9.9 方法性能
参考文献
第17章 有机提取物的净化
17.1 样品的净化
17.1.1 样品净化方法及类型
17.1.2 方法摘要
17.1.3 干扰
17.1.4 设备和材料
17.1.5 试剂
17.1.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1.7 操作步骤
17.1.8 质量控制
17.2 氧化铝柱净化法
17.2.1 方法适用范围
17.2.2 方法摘要
17.2.3 干扰
17.2.4 设备和材料
17.2.5 试剂
17.2.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2.7 操作步骤
17.2.8 质量控制
17.2.9 方法性能
17.3 弗罗里硅土净化法
17.3.1 适用范围
17.3.2 方法摘要
17.3.3 干扰
17.3.4 仪器和设备
17.3.5 试剂
17.3.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3.7 操作步骤
17.3.8 质量控制
17.3.9 方法性能
17.4 硅胶净化法
17.4.1 方法适用范围
17.4.2 方法摘要
17.4.3 干扰
17.4.4 设备和材料
17.4.5 试剂
17.4.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4.7 操作步骤
17.4.8 质量控制
17.4.9 方法性能
17.5 凝胶渗透净化法
17.5.1 方法适用范围
17.5.2 方法摘要
17.5.3 干扰
17.5.4 设备和材料
17.5.5 试剂
17.5.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5.7 操作步骤
17.5.8 质量控制
17.5.9 方法性能
17.6 酸-碱分配净化法
17.6.1 方法使用范围
17.6.2 方法摘要
17.6.3 干扰
17.6.4 设备和材料
17.6.5 试剂
17.6.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6.7 操作步骤
17.6.8 质量控制
17.7 硫净化法
17.7.1 方法适用范围
17.7.2 方法摘要
17.7.3 干扰
17.7.4 设备和材料
17.7.5 试剂
17.7.6 样品收集、保存和处理
17.7.7 操作步骤
17.7.8 质量控制
17.7.9 方法性能
17.8 硫酸/高锰酸钾净化法
17.8.1 方法适用范围
17.8.2 方法摘要
17.8.3 干扰
17.8.4 设备和材料
17.8.5 试剂
17.8.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7.8.7 操作步骤
17.8.8 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18章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8.1 色谱法检测有机化合物
18.1.1 适用范围
18.1.2 方法摘要
18.1.3 干扰/色谱性能
18.1.4 设备和材料
18.1.5 试剂
18.1.6 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8.1.7 操作过程
18.1.8 质量控制
18.1.9 方法性能
18.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8.2.1 非卤代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18.2.2 挥发性卤代物和芳香烃的气相色谱分析
18.2.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18.3 农药
18.3.1 有机氯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
18.3.2 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
18.3.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液相色谱分析
18.3.4 含氮类农药和对二氨基联苯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18.3.5 氯代除草剂的气相色谱分析
18.4 酚类化合物
18.5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18.6 氯代醚类化合物
18.7 氯代苯类化合物
18.8 硝基苯/环酮类化合物
18.9 苯胺及苯胺衍生物
18.10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8.11 二英类
18.11.1 多氯二苯并二英/多氯二苯并呋喃的高分辨气相色谱/低分辨质谱(HRGC/LRMS)分析
18.1 1.2 多氯二苯并二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HRGC/HRMS)分析
18.12 PAHs & PCBs
18.12.1 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分析
18.12.2 多氯联苯(PCBs)的气相色谱分析
18.12.3 多环芳烃的液相色谱分析
18.12.4 PAHs和PCBs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18.13 醛类化合物
18.14 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8.15 亚硝胺类化合物
18.16 爆炸物
18.16.1 硝基芳香化合物和硝基胺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18.16.2 特屈拉辛的液相色谱分析
18.16.3 硝化甘油的液相色谱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土壤监测的相关行业标准
附录一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附录二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下载地址